电 话:400-655-8043
Email:dzjzyswkj@163.com
德州健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中,这片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多少人文志士在这里留下了痕迹。今天,善良纯朴的夏津人民,在绿色发展的同时,积极响应国家的大健康战略,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研发成功古桑养生袋泡茶,填补了桑叶综合利用的空白。
森林公园是黄河曾流经的夏津腹地,如今遗存一片6000亩的古桑树群,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桑群。其中千年以上古桑树百余株,百年以上古桑树两万多株,是中国树龄最高、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,种植时期跨越元、明、清三朝。这片古桑树群是夏津世世代代老百姓防风治沙的见证,2014年“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”因其在防沙治沙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生物资源利用、农业景观维持等方面的多功能价值,被农业部正式公布为第二批“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”。那么这里如此罕见壮观的古桑群究竟是怎么来的呢?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起源。
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起源与黄河多次改道分不开。据史料记载,自东周定王五年(公元前602年),迄今2600多年,黄河有六次大徙,26次大的决口改道,1590多次决口泛滥,其中有20多次大的决口改道洪流波及周围地区,黄河干流两次流经夏津县,且有六次泛滥大决口,为这里留下一片30万亩连绵起伏的沙丘地。
正是这片浩瀚的沙丘地,经年沙土厚积,导致夏津风沙肆虐,民不聊生。当地人民长期与风沙进行抗争,世代植树治沙。由于桑树的生命力及其旺盛,根系发达,垂直分布根深可达4米,根幅更是树冠的数倍甚至几十倍,在干旱半干旱荒漠也能生长发育,所以它成为黄河故道上种植的用于防风固沙保土的主要树种。
据考证,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种植时期跨度很大,较为突出的三个历史时期是元、明、清朝时期。尤其是清康熙13年,百姓掀起植桑高潮。清康熙知县朱国祥出巡夏津黄河故道时,见“沙漠荒凉,人烟凋敝”,引导当地百姓“地半沙滩,不宜庄稼”“且喻以多种果木,庶可依免风灾而裕财用“。于是,夏津黄河故道形成了成片的桑树果园,到了清朝中叶已是一望无际的郁郁葱葱的桑树林。至上世纪20年代,夏津县桑树种植达到鼎盛时期,种植面积达8万亩。相传此间树木繁盛,枝杈相连,“援木可攀行二十余里”。
古代,种植桑树治沙的同时,还曾大力发展蚕桑业。据《诗经》《左传》等书的记载推断,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黄河中下游各地便已发展了桑蚕业,其中以山东的桑蚕业最为发达。到秦汉两朝四五百年间,积极的对外贸易活动,形成了“丝绸之路”,过去有“齐纨鲁缟”之说,便是指当时山东出产的丝绸。后来由于多次战乱,导致蚕业逐渐衰落起伏;甚至南宋国民初期,受棉花栽培影响,蚕桑业整体趋于萎缩,桑树也从“叶”用逐渐转化成“果”用。
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,尤其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黄河流域很多地方百姓都是靠桑椹活命的。在夏津,桑椹的成熟期一般在小满前后,此段时间,麦子待熟,青黄不接,桑椹就成为百姓度日的接济,吃不完的桑椹晒干当干粮储存备用;灾荒之年,除了食用桑果,桑叶也被用来熬粥、做窝头。依靠着桑树,附近村庄鲜有人因饥饿而亡,因而,桑树又被当地百姓称为“救命树”。
德州健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中,这片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多少人文志士在这里留下了痕迹。今天,善良纯朴的夏津人民,在绿色发展的同时,积极响应国家的大健康战略,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研发成功古桑养生袋泡茶,填补了桑叶综合利用的空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