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保健品行业,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选择通过OEM贴牌代工模式,将自有配方转化为市场产品。这一模式既能降低自建生产线的成本,又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。但自带配方代加工涉及复杂的合规性要求,稍有不慎可能面临法律风险。
资质合规:品牌方与代工厂的“双审核”
1.品牌方资质要求:品牌方需提供商标注册证(R标)或受理文件(TM标),且商标类别必须与代加工产品类别一致。品牌方需持有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,且经营范围需涵盖代加工产品类别。个体户亦可合作,但需满足上述条件。
2.代工厂资质审核:代工厂需具备对应产品类别的生产资质(如压片糖果、固体饮料等),并在《食品生产许可证》明细中明确标注。优先选择通过ISO22000、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工厂,以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国家标准。
配方合规性:成分、工艺与标准匹配
1.原料合法性验证:配方中所有原料需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及《可用于保健食品的原料目录》,禁止使用未获批的新资源食品或药食同源目录外的中药材。原料供应商需提供营业执照、生产许可证及批次检测报告,确保原料来源合法且质量可控。
2.工艺与标准匹配:代工厂需根据配方要求,选择符合产品类别的执行标准,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。若配方涉及特殊剂型,需确保代工厂具备对应生产工艺的设备与技术能力。
代工厂选择:聚焦质量与保密能力
1.质量管控能力:要求代工厂提供完整的质量检测流程,包括原料入厂检验、半成品抽检、成品全检等环节,并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验证。对于保健食品(蓝帽子产品),代工厂需具备健字号备案及生产批件申请能力。
2.保密与知识产权保护:在合同中明确配方所有权归属,禁止代工厂擅自使用或泄露配方内容。要求代工厂签署保密协议,防范商业机密外流。
合同管理:权责明晰与风险规避
1.明确权责条款:合同中需规定产品质量标准、验收流程及不合格品处理方案,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纠纷。
若因配方问题导致产品不合规,责任由品牌方承担;若因生产工艺不达标,则由代工厂担责。
2.法律合规条款:要求代工厂严格遵守《食品安全法》《广告法》等法规,禁止虚假宣传或标签违规。对于跨境代工,需额外关注进口国法规(如美国FDA、欧盟EFSA)及中文标签合规性。
标签与宣传:严守广告法红线
1.标签合规要点:成分表需真实标注,不得隐瞒或虚报;保健食品需标注“蓝帽子”标识及批准文号。普通食品禁止宣称保健功能,仅可描述原料本身特性。
2.宣传内容审核:广告文案需避免使用医疗术语,且不得暗示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。建议由专业法务团队审核宣传材料,防止因用词不当引发行政处罚。
保健品代加工自带配方的合规性,是品牌方与代工厂协同合作的结果。从资质审核到生产落地,从合同签订到市场推广,每个环节均需遵循法规要求。通过选择资质齐全的代工厂来实现片剂、粉剂、茶包、丸剂OEM贴牌定制。